从《佛岭叶氏族谱》看同安先民渡台

陈金城


佛岭叶氏族谱广泛收集了闽粤两省叶氏后裔渡台支派、人物,仅从同安叶氏族谱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同安叶氏渡台祖即达161人(其中明确记载房份世系者138人),最早于明末入台者至今已传世158世,最迟于清光绪间入台者也已传至四世。(见附后简表一、二)。今试以族谱为据,分析明清两代同安先民迁台垦殖之情况。

同安占地缘及行政之先,明后期即有先民移居澎湖,据林嘉书《明清时代同安县向台湾移民史略》一文统计,明万历至永历间即有13姓41宗支入垦澎湖,后再东入台湾,其中无同安叶姓。而从叶氏族谱中查到,明末即有金门叶某偕妻子举家迁澎,后裔再分迁台北三重,至今已传15世,可谓“根深叶茂”。明末清初入台垦殖者尚有佛岭二十世春卿派后裔叶士读、叶天佑、叶混珠、混铙兄弟、叶奉(随郑成功入台)、叶后诏(明崇祯进士)等六人。清初康熙前期入台者也有二十一世叶老(字我尊)、叶定(字尚钦)及廿二世叶总、叶玖四人。这些早期移台的叶氏先民均未收入林嘉书统计中。林文统计中氏迁台祖共19人27宗支,仅与族谱中不完全统计比较,即知遗漏甚多。

同安先民入台的人数及特征与清政府的对台政策息息相关。明代岭下叶姓称“三牧叶家”(十二世祖叶晹、十三世叶录、十四世叶荡均科举入仕),终明之世,佛岭叶氏有七人进士及第,其中万历进士叶成章官至御史、江南巡按、大理寺卿,世称望族。政治经济地位的稳定及清初的海禁政策,决定了明末清初同安叶姓冒险渡台者较他姓为少,仅十数人而已,多居于台南地区。且因康熙廿二年统一台湾后,即颁《台湾编查流寓六部处分则例》,驱逐在台无家室产业之流民,严禁携眷渡台等,故在台移民多系“春时往耕、秋成回籍、只身去来,习以为常”(“台湾通志”),为候鸟式作业或单身定居。康熙初年仅廿一世叶定举家迁台,系偷渡性质。康熙廿二年至雍正十年(1683-1732年)海禁最严,偷渡者有“六死三留一回头”之谚,成功者仅三成而已,故此间叶姓渡台祖记载稀少。

由于人民反抗精神,偷渡不止,雍正十年(1732年)五月准大学士鄂尔泰奏,允许携眷入台。仅雍正十二年至乾隆六年间(1734-17404年),即有领照渡台的大小男妇不下二万余人。同安长兴里下杭乡(今下峰)的叶猛即于此间携妻渡台,定居苗栗竹南镇至今已传九代。此后至乾隆末年,时禁时弛,同安叶氏廿二至廿五世祖先多支渡台,明确记载父子同渡或举家迁台者即有德意(举家)、叶佳(举家)、叶阮(与子士那、士极)、云官(与子长轮举家携眷)。并有莲花山春卿派大三房兄弟叶变、近、匏、院等集体渡台之记载。据残存族谱中记载统计,乾隆年间同安叶姓渡台祖即有廿一至廿五世30多名(同期全同安有近30个姓氏200个宗支渡台),形成首次渡台高潮。

乾隆末年海禁已徒具形式,乾隆49年(1784年)、55年(1790年)清廷先后增开晋江蚶江、福州五虎门与鹿港、八里坌对渡,道光四年(1824年)再台湾漳化五条港、宜兰乌石港与福建对渡,实则由官船合法移民。嘉庆间因蔡牵之役,渡者寥寥,同安叶氏仅廿五世叶聪等七人(垵柄堂兄弟)、廿六世奕慈于嘉庆间渡台。至道光朝同安先民渡台形成第二次高潮,仅安柄夏卿长房后裔希、伯、仲字辈兄弟(佛岭廿五一廿七世)就有数十人成批渡台,主要集居于台湾中、北部,林嘉书统计在台同安叶氏渡台祖19人27支,集中于这批先民。兑山李姓、柑岭邵姓、后溪城内乡民也有此间集体渡台的记载。

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862年台湾正式开埠通商后,禁令名存实亡,清廷终于光绪元年(1875年)正式废禁,并在厦门、油头、香港公开设局招垦,资助移民入台。但由于清后期台湾已人口稠密(1811年统计大陆移民已达200万人),加上列强大力招揽华工出国,大陆人口主要流向东南亚及美洲、澳洲,渡台者已不多。叶氏族谱记载者仅十数人而已(见附表二),转入低潮。

从族谱中可见,清代同安先民渡台,可分五个阶段:清初康雍年间为早期偷渡阶段,单身去来,以无地农民为多。乾隆中后期为第一次高潮,由偷渡转为半合法,由单身转为举家携眷,由单纯农业恳殖转为各行各业。嘉庆间因蔡牵之役,台海不靖而转低潮,至道咸间再掀起第二次渡台高潮,形成同安宗兄弟成群结伙集体渡台之特征,叶氏宗族以垵柄的希、伯、仲字辈村民为最。同光朝起同安人口主要南移东南亚,渡台转入低潮而不再复起。

由于族谱记载过简,有许多渡台祖房属、世系、原居地,渡台定居地、渡台时间、职业、生平业绩不明,祈望能抛砖引玉,两岸叶姓宗亲共同予于补正,以推进两岸同胞联宗联谊之盛举。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相关信息

“南陈北薛”与“东黄西石”——古同安四大望族

“南陈北薛”与“东黄西石”,是记叙唐代同安(当时为大同场)陈、薛、黄、石四大望族迁徙繁衍历程的俚语。张翥(宋)“嘉禾风物咏”有“衣冠陈氏族,桃李薛家园”之句,《同安县志》也有“南陈北薛”的记载,说明此称由来已久。

从《佛岭叶氏族谱》看同安先民渡台

同安占地缘及行政之先,明后期即有先民移居澎湖,据林嘉书《明清时代同安县向台湾移民史略》一文统计,明万历至永历间即有13姓41宗支入垦澎湖,后再东入台湾,其中无同安叶姓。

闽台陈姓考

陈姓是闽台的第一大姓。两岸陈姓颇有渊源,同祖同根。现就其中两支——阳翟陈、陈井陈的来历做一考证。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