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汪氏渊源
洪树勋
汪氏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姬姓。“鲁成公支子食采于汪,因以为氏。”(据《姓氏考略》)郡望:平阳(今山东邹县)。二是以国名为姓氏,汪芒,狄族古国名,故址在今山东历城县北,《史记》作汪罔。
东汉献帝建安年间,汪文和任浙江会稽郡守(今绍兴一带),举家迁安徽省歙县,汪氏家族在此兴盛,唐时迁入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的汪氏,大多数来自安徽。唐初支援高祖灭隋兴唐的汪华,封为越国公。宋末汪立信,字诚甫,号紫源,安徽六安人,宋淳佑七年(1247年)进土,端明殿大学士,咸淳时,元兵侵宋,帝以立信为江淮招讨使,立信以妻、子托部将金明曰:“我不负国家,汝亦必不负我”。遂率所部至建康,然宋兵已无抵抗之力,兵败如山倒,立信知事不成,乃率残部往高邮,欲控淮汉地区,以为后图。忽又闻太师贾似道师溃,江汉宋臣皆降遁,汪立信叹曰:“吾今日犹得死于宋土地”,遂扼吭殉节。立信之凛然气节,深受元兵大元帅伯颜赞赏,入京城后曾下令求其家人而厚恤之。
汪立信有二子:汪应麟、汪应鸿,因不肯降元,出走隐居福安府,宋景炎初又迁惠安县洛阳镇象浦村,为汪氏入闽始祖,皆为立信之裔孙。徙居同安始祖则为七十二代汪沼,他由象浦衍惠安涂岭乡洪厝坑,再由洪厝坑于元中叶迁同安新店镇后村汪厝社,其十四世孙又于清初衍新圩镇后埔村下寮社。还有迁往内厝镇锄山村、前垵村的古山社、美洋社;五显镇溪西村潭内社:以及散居大同镇各街道、汀溪镇造水村一甲社。
汪氏郡望:平阳。昭穆:衢汇大源乾启子,邦国景士逢永亨,绍逑世德昌宗信,宰辅公侯达帝京。现已衍至昌字辈。
据1987年人口普查,同安汪氏人口822人,居全县姓氏人口数排列第四十六位。有清一代,同安汪氏有举人4名:乾隆五十七年城内人汪士杰,光绪元年汪西之,光绪五年城内施围人汪景朱(第三名),嘉庆戊午武举人汪捷升。
本文摘录于:政协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著的《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姓氏专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