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公司」的源与流|二一八记|《读碑记》 说到“公司”一词,大部分现代人想当然地会和企业联系到一起,之于“董事”、“经理”等词,毫无疑问,也与企业息息相关。然而,早在数百年前的中国和南洋,公司和董事这两个团体和运营者的概念便已存在,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要“本土”的多,似乎,他们并非完完全全的舶来品。 祖地文化 0 点赞 680 浏览
宗祠、庵庙多久重修一次才算合理?|二一七记|《读碑记》 不仅海沧,但凡闽南厢铺里社,阖境最热闹的节日必然是和庙有关的,如家庙祭祖、宫庙庙会等。而为了确保每年节日有序、有面进行,乡民们往往会自动自发维持着两庙的洁净和安然。于是乎,修建两庙便成了乡民们一辈子回馈家乡最重要的感情载体。 祖地文化 0 点赞 699 浏览
下南洋的海沧人都去哪儿?|二一六记|《读碑记》 作为侨乡,海沧人下南洋有如家常,其足迹所及,遍布整个东南亚,从英属三州府的新式商埠,到群岛中充满原始气息的热带乡村,都有他们的身影。然而,细分到海沧不同的乡社,他们去往南洋的路线却不尽相同,每个社每个宗族似乎都有自己熟悉和青睐的第二故乡,诚如青石碑记里所记载的那般。 祖地文化 0 点赞 898 浏览
漳、厦圭海《读碑记》小序|二一五记 关于历史的记录,国内常以“国史”、“方志”和“族谱”简而概之,这也是目前还原国内历史的三条主线。此外,国外比较盛行的个人笔记,在国内则多以文集、杂记的方式作为“国史”、“方志”的补充,其起的作用显然没有国外的大,毕竟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对于资料的选用还得讲究个先来后到。 祖地文化 0 点赞 647 浏览
送王纪事之「申遗一二」‖《钟山水美宫志》卷六·第三节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晚,由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报送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以下简称“送王船”)”非遗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祖地文化 0 点赞 1173 浏览
送王纪事之「送王流程」‖《钟山水美宫志》卷六·第二节 钟山水美宫第十任会长郑志福先生在2007年曾委托学者以文字形式全程记录了当年度钟山送王船各节点的盛况,时间跨度从农历八月十六(9月26日)至农历十月初四(11月13)。在仪式方面,钟山水美宫历届送王均能传承有序,便不再分届累述,本节拟最大程度保持原文字的脉络和叙述方式呈现,谨在部分描述和认知方面做适当修改,另以加注形式对其中细节进行诠释,以尽量全面地还原送王船的全貌。 祖地文化 0 点赞 1084 浏览
送王纪事之「宫庙拾遗」‖《钟山水美宫志》卷六·第一节 水美宫正式的管理机构有两个,其一为水美宫理事会,其二为钟山水美送王船传习中心。前者系水美宫诞生迄今,为确保水美宫日常经营、送王科年工作筹备等活动正常进行而配套的机构,由送王科年分角落掷筊筛选而出的成员构成,三年换一届,主要负责宫庙和王爷信俗的内部管理。后者为正式注册的民间社团组织,旨在配合官方非遗申请、维持、保护、传承而特别成立的,成员主要由村两委、往届理事会成员、在各行各业较有成就的乡贤组成,主要负责水美宫送王非遗文化的宣传、资料收集和整理、筹办活动、文教等工作。 祖地文化 0 点赞 968 浏览
送王始末之「畅游地河」‖《钟山水美宫志》卷五·第四节 基于王爷信仰的神秘渊源,我们确实很难断定“游天河”和“游地河”的本质属性,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不管是水流法还是火烧法,都可以达到祛瘟的目的,前者如龙舟竞渡,后者为纸船天烧。但从前文繁冗的介绍中,我们还是可以从趋势上做个简单的分类,“游天河”是由北及南传播的瘟王信仰,“游地河”则为由南及北渐渡的“代天巡狩”信仰,两种截然不同的送王船方式,最终都可以指向同一种类型的信仰模式,这是基于闽南民间信仰的实用性和在地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在追溯某个社区或宫庙原始属性时,单纯靠送王船的方式是无法得到满意答案的,但 祖地文化 0 点赞 942 浏览
送王始末之「彩船送王」‖《钟山水美宫志》卷五·第三节 不管是瘟王信仰,还是“代天巡狩”信仰,我们对于统称为“王爷”信仰的研究都还不够透彻,直到“送王船”的仪式被列入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人们才开始通过“王船”或粗略或深入地审视王爷信仰的梗概。 祖地文化 0 点赞 618 浏览
送王始末之「采莲立馆」‖《钟山水美宫志》卷五·第二节 谈到水美宫王爷信仰或者“送王船”习俗,便不得不说极具特色的“采莲”,几乎可以这么认定,沿袭至今、仍在进行、与送王有关的采莲,就属钟山水美宫的仪仗最完整、形式最传统,堪称采莲活化石。 祖地文化 0 点赞 618 浏览
送王始末之「理事掷筊」‖《钟山水美宫志》卷五·第一节 从明代蔡氏崛起开始,水美宫便是蔡氏一族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水美宫为蔡氏提供一切他们所需要的精神支撑,蔡氏则为水美宫承担维持、发展、壮大的一切软硬件支持。而提供这些支持的背后推力,便是由钟山人组成的水美宫理事会。 祖地文化 0 点赞 670 浏览
王爷信仰之「三府王爷」‖《钟山水美宫志》卷四·第四节 郑樵《通志•职官略》云,“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 ”,王,又称王爷,在百姓心中,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爵位,可谓是封建时代皇权之下的权力第一人。因此,在闽南,乃至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除了特殊神灵达到“帝”级外,一般在皇帝赐号或民间私谥中,“王爷”是最寻常且广泛的神灵级别。正因为王爷有着令人信服的级别和足以撼动上层制度的权力,人们更乐于在不逾越封建等级的前提下为神灵赋予“王”的称号,使之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常有庇佑。 祖地文化 0 点赞 965 浏览
王爷信仰之「祛瘟逐疫」‖《钟山水美宫志》卷四·第三节 近世以来,王爷信仰一直与瘟王信仰混为一谈,这一结论在大部分场合是被“公认”的,一直到“送王船”进入世界非遗名录后,以钟山水美宫等为代表的与海洋活动息息相关的“代天巡狩”王爷信仰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即使如此,我们在追溯王爷信仰的源流过程,仍不能避开瘟王信仰的作用,因为,王爷信仰的壮大发展过程中,祛瘟逐疫的神迹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 祖地文化 0 点赞 60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