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陈氏族,桃李薛公园”,“南陈北薛”是最早开发厦门岛的二个家族。薛姓的代表人物薛令之墓原位于下忠社西侧一处缓坡,即今双十中学枋湖校区的北侧。墓葬的平面呈“风”字形布局,封土堆高,墓围是三合土构筑。墓碑上镌楷书“唐待御薛公墓”,落款“乾隆已丑年”。

薛令之墓全景(网络图片)

薛令之墓(网络图片)

薛令之墓的文物保护碑(网络图片)

薛令之墓是厦门市在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碑背面楷书镌刻:“薛令之:字君珍,唐代福建长溪(今福安)人,神龙二年(706年)进士,闽人以诗赋登第,自薛令之始。薛于开元中累迁补阙兼太子侍读,后以病辞官,徙居厦门,肃宗即位后思念东宫侍读旧情,拟召为大臣而令之已逝。肃宗嘉其一生清廉,名其乡为‘廉乡’誉其乡之溪为‘廉溪’。薛令之是徙居厦门的唐代名人。墓葬具有文物价值。”

薛令之像(网络图片)

1931年的《厦门指南》关于薛令之墓的记载

“薛令之墓”外观十分完整,历史上便是厦门有名的古墓。1997年底,由于辟建枋湖工业区(后改为行政居住综合区)需要,市文物部门对薛令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该墓墓室为长方形无顶砖砌,距地表约1米。墓壁、墓底共设12个壁龛及前后2个腰坑。墓室中出土29件随葬品,包括十二生肖俑、男女侍俑、墓兽俑等陶俑和双鱼莲荷纹银碗、双鱼纹银盏、方形铜镜、铜器柄、铁器、双系瓷罐、四系瓷罐、箕形石砚及“开元通宝”铜钱等。其中银碗采用錾刻和锤地隐起工艺,不仅表现出器底双鱼畅游水中、栩栩如生的视觉感受,而且在厚度不足1毫米的器壁上錾出细如发丝的水禽花卉图案,充分体现了匠师们高超的银作风范,令人叹为观止。花纹墓砖上线条纤细流畅,集人物、翼兽、飞鸟、花卉、祥云、站鹰等纹饰于一体,石砚制作光滑规整,无不展现出厦门岛先民的聪明智慧和娴熟技艺,是认识和了解唐代厦门社会、经济、文化的珍贵实物。

薛令之墓发掘现场(网络图片)

薛令之墓出土的十二生肖陶俑(网络图片)

薛令之墓出土的双鱼纹银盏(网络图片)

出土文物中不少有“薛”字刻痕,该墓为薛姓墓葬确认无疑,但由于没有墓志铭,墓主人究竟是谁,引发厦门史学界极大争议。

清理发掘该墓时,有关部门并未通知林后安兜的薛氏后裔,出土文物和部分墓砖运往市博物馆收藏,墓碑、墓桌、保护碑被砸断、丢弃,现场一片狼藉。事隔年余,薛氏后人才将断成三段的墓碑运回林后社薛姓家庙暂存。

断成三截的墓碑暂存在林后社薛姓家庙

薛令之墓是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才被毁,墓碑断为三截,政府立碑保护仍然“保护”不了,令人费解。当时发掘墓葬时,说好是“保护性迁移”,如今,20几年过去,“迁移”一事还遥遥无期,讨论会、会议纪要,一应俱全,选址却久拖未决。一千多年前开发厦门岛的先驱,如今一块小小的安葬之地竟也如此之难,真让人嘘唏不已!

                断了的墓碑重新粘结,但还是缺了一块

下忠原本拥有两处至宝在侧,温泉在其左,薛墓在其右。如今,温泉不见了踪影,薛令之墓已经被毁,神道碑早已不见。村子的街市上原本熙熙攘攘,如今业已拆成平地,乡人也好过客也好,都追逐着他们各自的梦想,有谁还记得这些!

薛令之以诗文入仕,是闽省第一个进士,也是唐朝皇帝唐肃宗的老师,当年,如果双十中学能与他的墓地为邻,也算是荣幸。

但是,已经没有如果了。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