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饥荒、瘟疫是旧社会挥之不去的魅影,所造成的社会动荡、流离失所、饿殍千里、人口锐减书写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史。

在本地,瘟疫流行是村社消失的重要原因,尤其在清末民初,世纪交替期间瘟疫连连不断。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到民国2年(1913年)的24年之间,记入民国《厦门志》的大瘟疫就有10次之多,其中,“光绪十七年,禾山大疫”,“宣统元年,赤痢、天花、霍乱、鼠疫流行”,尤其是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三年之间连续爆发鼠疫,“死千余人”,“严重时一天死者竟达50余人”。出现“今天我扛死人,明天别人扛我,后天无人倘扛”的凄惨景象。

死者死了,所剩者远走他乡,有的村社遂废。

烈性传染病爆发一度成为村社族姓变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乌石浦、东渡、蔡塘等地族姓变更。旧时将烈性传染病爆发引起的人口减少归咎于“风水不好”。

从前,人们缺乏烈性传染病的认识,笼统称之为“瘟疫”,到了道光年间才分出了具体的疫情。道光二十三年(1843)“霍乱在嘉禾里流行”“咸丰八年(1858),疟疾流行”(《湖里区志》)“同治十年嘉禾屿流行登革热,全岛3/4以上居民发病。英国人姆礼、孟逊发现厦门流行疟疾。”(《同安县志》)

本地的烈性传染病有的是从海外传入的,“同治十三年(1874),厦门港首次发现染疫船,为来自曼谷的德籍船,船上人员有死于霍乱者”“光绪十年(1884)梧村首发鼠疫,由香港传入。”(《同安县志》)

霍乱(Cholera),即“虎列拉”,又称“虎疫”,有谈虎色变的意思。

民国年间,今湖里区范围内记入史书的烈性传染病还有:

民国2年(1913)秋,发生鼠疫。

民国35年5月,禾山埔仔、墩仔、高崎等地发生鼠疫;6月,江头、后埔发生霍乱。

民国36年2月,寨上社、殿前社、霞边社、村里社、徐厝社,江头街发生脑膜炎、恶性疟疾等疫情。

民国37年1月,田头社发生脑膜炎;7月,田头社发生霍乱;12月,吕厝社禾光小学、江头街发生天花。

除了鼠疫、天花、霍乱等,那时还有流行病麻风,俗称“癞哥(tai ge)”,人们对付“癞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患者丢弃在偏僻的地方,任其自生自灭。这非常不人道,但也算是最原始的“隔离”手段,于是,本地就有不少以“癞哥”为名的地方。比如洪塘龙湫亭后有“癞哥山”,离浦屿又叫“癞哥屿”。湖里社与濠头社之间有“癞哥山”,即今马峰山。马峰山,麻风山的雅称也。

解放后,人民政府采取普遍消毒、接种疫苗、隔离收治等各种措施,很快消除了本地的烈性传染病。

1946年~1949年本地烈性传染病部分报摘如下:

《江声报》1946.5.13

《江声报》1946.5.16

《江声报》1946.5.19

《江声报》1946.5.25

《江声报》1946.7.7

《江声报》1947.2.8

《江声报》1947.2.16

《江声报》1947.2.21

《江声报》1947.6.6

《江声报》1948.1.11

《江声报》1948.7.6

《江声报》1948.7.25

《江声报》1949.6.13

《星光日报》1947.2

《星光日报》1947.2.7

《星光日报》1947.2.6

《星光日报》1947.4

《星光日报》1947.2.14

《星光日报》1947.6.4

《星光日报》1948.12.17

《星光日报》1948.12.27

《星光日报》1949.6.13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