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奎(1228~1276年),字圭叔,宋末同安人。自小好学,师事王昭复,为朱文公三传弟子,故得朱子理学之真传。泉属以经学出仕擢高第者,多出其门下。年二十即登淳祐七年(1247年)一甲进士。上书论及执政,授潭州提举司干,累升至吏部侍郎兼崇政殿说书。因说南方话而外放,知兴化军(辖兴化、泉州),常以俸米帮贫户缴赋。德祐元年(1275年)调知漳州军(辖漳州、潮州)。

尚未赴任,属下的泉州市舶司蒲寿庚与知州田子真叛宋降元,逮捕吕大奎,迫之签署降表。大奎坚拒,寿庚欲杀之。恰有门人为管军总管,私释大奎回家。大奎速把生平著作封于一室,即化装逃至海岛中避祸。寿庚派兵追捕,逼其降元授官,大奎不应,遂为寿庚所杀,时为景炎二年,年仅四十九岁。所有著作尽被焚毁,其行世的《易经集解》、《春秋或问》、《孟子集解》、《论语集解》、《学易管见》等书,皆其门人所辑传。理学名士邱葵盛赞大奎:“泉南名贤,紫阳高弟。造诣既深,践履复至。致身事君,舍生取义。所学所守,于公奚愧?”意即吕大奎深得朱子性命道德理学精髓,更可贵的是能贯彻于实践之中,为忠君守节而献身,忠义双全而名垂青史。后邱葵之隐名守节,即直接受到吕大奎的影响。

元朝同安县尹孔公俊创建大同书院崇祀朱文公,以吕大奎为配祀,终明清民国而香火不替。明清两代祀大奎于乡贤祠与忠义祠,民国《同安县志》列于“儒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圭海四记丨元至正间,陈友定横扫海沧|二四八记

元至正末年,日薄西山的元王朝无暇南顾,盘踞在东南一隅的福建路各方势力,便纷纷登场,互相攻伐。最终,闽北的陈友定、闽南的罗良,笑到了最后。可是,二人因在效忠元朝的方式和路线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一场血拼在所难免......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