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合计约569字,如有缺失、纰漏,敬请留言告知:
正德《漳州府志》
墩台,即古斥堠也。汉季李广击匈奴,无部曲行陈,然亦远斥堠,以故未尝遇害。我国家虑海寇至,欲其互相策应,故度地里远近而设墩台。夜遇寇,举火,所谓烽燧者此也;昼遇寇,举烟,俗呼烟墩者此也。今方海宇宁谧,昼烟夜火皆未尝举,乡人固有睥睨,台石以为柱磉者矣。夫冬不可以废葛,夏不可以废裘,台石其可撤哉?书曰,惟事事乃其有备无患,此亦守土者所当知也。龙溪县界内墩台四座。
嘉靖《龙溪县志》
墩台,俗谓烟墩是也。
万历癸酉《漳州府志》
墩台,即古之斥堠也。漳自国初,沿海地方相度地里远近,各置墩台。贼至,举烽火为号。旧多废弛,近日修筑漳州府所属…海澄县墩台四。
崇祯《海澄县志》
郡邑之设墩台,即古之斥堠也。漳自国初,沿海地方相度地里远近,令置墩台。贼至,举烽火为号,以便预御。府属墩台,惟漳浦颇多,澄仅有六耳。
康熙《同安县志》
邑之海滨,原设垾寨墩台防倭广二贼,隶于所军。正统间,始以巡司守墩台。嘉靖后,司兵既裁,仍归所军。万历四十年,本府委县佐领重修墩台。至国初郑氏盘踞金厦时,萌窥觊,县官同城守议详沿海加设垾寨墩台,拨兵防圉,其存志旧迹,益增修完。今承平三十余年,垾寨既倾,墩亦渐为垦地,然考志按图亦应有安思危之意乎?
注曰:海沧区属有五,另附文圃山墩台一座。 END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