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及民国时期,禾山深受匪祸之海,来自于“过水”的丙洲、琼头、孙厝、鳌冠沿海一带的悍匪,乘船越海,打家劫户,俗称“强槓”。禾山百姓尤以华侨眷属惶惶不安。

上世纪20年代,旅居新加坡的华侨薛武院带头募捐,购汽艇一艘赠与主政禾山治安的海军禾山办事处。因为是禾山华侨所赠,该汽艇名“禾侨艇“。

薛武院,出生于禾山庵兜(安兜)。26岁时秉父命南渡经商。6年后在新加坡开设万益兴号经纪行,其后又与友人合创华商银行,担任经理,声望日炽。

薛武院为人正直,热心公益,担任过新加坡中华商会正副会长。他联合禾山籍华桥,成立新加坡禾山公会,为华侨争权益,为乡梓输捐善。薛武院曾出资捐助辛亥革命,亦曾捐助巨资支持云南蔡锷起义。也带头捐助厦门禾山中学,新加坡华桥中学等等。

安兜华侨薛武院

禾侨艇排水量6.5吨,以今天来说是区区小艇而已,但在当年,禾侨艇是轮机动力的“电船”,巡防禾山沿海足于威吓那些驾木船的海盗,“巡逻警卫,闾阎安谧”(见《民国<厦门市志>余稿》)。

过了若干年后,禾侨艇渐见老化,风光不再, 遇警出巡,屡屡发生机械事故。海军禾山办事处谢镜波为处长时,曾修理过一次。后继者只知道用“该艇破获私盐、烟糖,以为大宗进款,对于该艇之损坏,则不甚注意,至今(1933)年久日深,损坏不堪,外铜板多处脱落,木片蛀腐,气管破裂,海水浸入艇内,如成泽国,每日须将积水掬出百余桶,否则有沉没之虞”。当局者禾山海军办事处却一拖再拖,迟迟不加修理。

1933年初,禾山海军办事处撤销,思明县在禾山设公安分局。3月,禾侨艇该艇长叶超元,屡次呈思明县公安局修理,未蒙批准,乃愤而辞职。结果,当局还是不肯出钱维修.谢绍曾代理局长后,以禾侨炮艇与地方治安有关,还算有所举动,一方面向友人募捐数百元,尚不敷二百元,拟请促进会代筹,以待就近入坞修理,一方面安抚叶超元继续充任禾侨艇艇长叶超元继续留任。



《禾山旬报》1935.3.11

        7月,禾侨艇排气管破裂“大伙(大副)”林永福中毒殒命。禾侨艇只得抛锚待修。海军方面派人估价修理费约1130元,公安局长王成章致函禾山建设促进会,先是陈述“禾侨艇”已经到了不得不修的地步,然后给促进会“戴高帽子”,“素仰贵会热心敌方建设,著有勋绩”“切祈以地方治安为念,筹拨改艇修理费”。禾山建设促进会本是一群热心禾山地方建设的乡绅,见当局无心无力维修禾侨艇,马上向霞边张宝镜劝捐200元,向莲坂叶清河劝捐100元,不足部分向新加坡禾山公会发函请捐,(《禾山旬报》1933.7.21)。 旅叻(新加坡)禾山华侨紧急募捐,禾侨艇才得以修理。到了1936年,禾侨艇尚在服役。

《禾山旬报》1935.7.21

        那时候的禾山,政局屡变,当局者只顾任上如何抓紧捞钱肥私,连事关治安大事的禾侨艇维修,都得仰赖海外华侨。这正应了禾山的一句谚语,“送人吃鸭,连豆油(酱油)也得贴”。

        除了禾侨艇,禾山华侨尚捐另一汽艇,吨位仅有1.5吨,取名“小禾侨艇”。大小“禾侨艇”均有服役,维护禾山海上安全,造福乡梓(见《厦门政法史实》)。其中,小禾侨艇由谁所赠,又有什么故事,尚待发现。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圭海四记丨元至正间,陈友定横扫海沧|二四八记

元至正末年,日薄西山的元王朝无暇南顾,盘踞在东南一隅的福建路各方势力,便纷纷登场,互相攻伐。最终,闽北的陈友定、闽南的罗良,笑到了最后。可是,二人因在效忠元朝的方式和路线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一场血拼在所难免......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