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合计约2,405字,如有缺失、纰漏,敬请留言告知:

崇祯《海澄县志》

古今论潮,备矣。长为潮,退为汐,匪朝至夕至之谓,或以为海䲡出入,或神龙变化,或日出于海,或天河激涌,皆居中土不习见潮者之论。夫天地间,一气耳。海潮者,地之喘息耳。记云:卯酉之月,气以交而盛,朔望之日,气以变而盛,故潮独大。此以余月余日论也。周翠渠云:海居地上,地有俯仰,潮因有往来。气升于此,则北盈而南虚,地必南俯,故潮皆南趋;气升于南,则南盈而北虚,地必北俯,故潮皆北趋。此以地乘气,潮因地论也,唯俯仰之形,与喘息之义,略有异矣。月临于午,为长之极,历未及申酉,则极消;月临于子,为长之极,历丑及寅卯,则极消。此以太阴之天盘论也。若每日之子午,亦有潮退,每日之卯酉,亦有潮至,至于八时皆然。昼刻不见太阴,安得复论天盘乎?余安道云:海之极远者,其得气尤专,故潮因之。东海、南海,其候各有远近之殊,岂非方之不同,而气有独盛与?若昼潮大于春夏,夜潮大于秋冬,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涛之极大,常在朔望之后。则天地之常数,通四海皆然者。漳人之候潮也,夜则以月,昼则以时,于指掌中,从日起时,顺数三位,“长半满,退半尽”,以六字操之,无毫发爽。海上渔者,于海啸则知风,海动则知雨,潮退则出,潮长则归。其方言云:初一十五,潮满正午。初八廿三,满在早晚。初十廿五,日暮潮平。又云:月上水翻流,月斜水半,月落水汐尽。潮则呼曰南流上,汐则呼曰北流落。至于驾舟洋海,虽凭风力,亦视潮信,以定向往。或晦夜无月,惟瞻北斗为度。至海外之潮已平,而内溪犹长,则气盛而未收,俗所云港尾水,又云回流水是也。海口以潮平为度,其穿达支流,仍以百里而缓三刻,不可以此而分迟速焉。大率潮之消长,每日而移一时;潮之大小,八日而经一变。每岁则卯、酉二月皆大,而酉、戌二月为尤大。漳海之潮,总与省会、兴、泉不异。若琼海之半月东流、半月西流,桂林之子时潮上、午时潮落,纪传所载波涛各殊,奚敢为之臆说? 

论曰:澄,昔故荒薮也。建邑以来,顿称望国。因天因地,存乎其人。王气所钟,自觉二仪永奠,三辰重朗者焉。观象度形,前借斯具。高丘远浦,备加采撷。绮望咸罗,试展卷而思长,维照夜殊胜于烛燎成图,无假于聚米矣。

康熙《海澄县志》

依前志旧文删定。

古今论潮,备矣。长为潮,退为汐,匪朝至夕至之谓,或以为海䲡出入,或神龙变化,或日出于海,或天河激涌,皆未喻于理,不习见潮者之论。夫天地间,一气耳。海潮者,地之喘息耳。记云:卯酉之月,气以交而盛;朔望之日,气以变而盛,故潮独大。此以余月余日论也。周翠渠云:海居地上,地有俯仰,潮因有往来。气升于北,则北盈而南虚,地必南俯,故潮皆南趋;气升于南,则南盈而北虚,地必北俯,故潮皆北趋。此以地乘气,潮因地论也。月临于午,为长之极,历未及申酉,则极消;月临于子,为长之极,历丑及寅卯,则极消。此以太阴之天盘论也。若昼潮大于春夏,夜潮大于秋冬。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涛之极大,常在朔望之后。则天地之常数,通于四海皆然。漳人之候潮也,于指掌中。从日起时,顺数三位,“长半满,退半尽”,以六字操之,无毫发爽。海上渔者,于海啸则知风,海动则知雨,潮退则出,潮长则归。方言云:初一十五,潮满正午。初八廿三,潮在早晚。初十廿五,日暮潮平。又云:月上水翻流,月斜水半,月落水汐尽。潮则呼曰南流上,汐则呼曰北流落。驾舟海洋,视潮信以定向,或晦夜无月,惟瞻北斗为度。至海外之潮已平,而内溪犹长,则气盛而未收,俗所云港尾水,又云回流水是也。海口以潮平为度,其穿达支流,仍以百里而缓三刻,不可以此论迟速焉。大约水阴也,月为太阴之精,故潮之长,随乎月之升降,每日而移一时,此其常也。若琼海之半月东流,半月西流,桂林之子时潮上,午时潮落,纪载不同,天地之间,岂能尽以人意测之,而为之臆说。

前志总论曰:澄昔故荒薮也,建邑以来,顿称望国,因天因地,存乎其人。王气所钟,自觉二仪永奠,三辰重朗者焉。观象度形,前借斯具,高丘远浦,备加采撷,绮望咸罗,试展卷而思长,维照夜殊胜于烛燎成图,无假于聚米矣。

乾隆《海澄县志》

古今之论潮,备矣。其纪潮者亦不一焉。长为潮,退为汐,匪朝至夕至之谓。或以为海䲡出入,或神龙变化,或日出于海,或天河激涌,皆居中土不习见潮者之论。夫天地间,惟一气耳。海潮者,地之喘息耳。记云:卯酉之月,气以交而盛;朔望之日,气以变而盛,故潮独大。此以余月余日论也。周翠渠云:海居地上,地有俯仰,潮因有往来。气升于北,则北盈而南虚,地必南俯,故潮皆南趋;气升于南,则南盈而北虚,地必北俯,故潮皆北趋。此以地乘气,潮因地论也,惟俯仰之形,与喘息之义,略有异矣。月临于午,为长之极,历未及申酉,则极消;月临于子,为长之极,历丑及寅卯,则极消。此以太阴之天盘论也。若每日之子午,亦有潮退,每日之卯酉亦有潮至,至于八时皆然。昼刻不见太阴,安得复论天盘乎?余安道云:海之极远者,其得气尤专,故潮亦因之。东海、南海,其候各有远近之殊,岂非方之不同,而气有独盛与?若昼潮大于春夏,夜潮大于秋冬,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涛之极大,常在朔望之后,则天地之常数,通四海皆然者。漳人之候潮也,夜则以月,昼则以时,于指掌中,从日起时,顺数三位,“长半满,退半尽”,以六字操之,无毫发爽。海上渔者,于海啸则知风,海动则知雨,潮退则出,潮长则归。其方言云:初一十五,潮满正午。初八廿三,满在早晚。初十廿五,日暮潮平。又云:月上水翻流,自斜水半,月落水汐尽。潮则呼曰南流上,汐则呼曰北流落。至于驾舟洋海,虽凭风力,亦视潮信,以定向往。或晦夜无月,惟瞻北斗以为度。至于海外之潮已平,而内溪犹长,则气盛而未收,俗所云港尾水,又云回流水是也。海口以潮平为度,其穿达支流,仍以百里而缓三刻,不可以此而分迟速焉。大率潮之消长,每日而移一时,潮之大小,八日而经一变。每岁则卯、酉二月皆大,而酉、戌二月为尤大。漳海之潮,总与省会、兴、泉不异。若琼海之半月东流,半月西流,桂林之子时潮上、午时潮落,纪传所载,波涌各殊,奚敢为之臆说?


注曰:潮汐涨落,古人并未知原理,却又援引各种理论解释,此文不失为一篇不错的古代论文。


END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