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农历三月,浒苔大发的时候。如今,每年的这个时节,集美龙舟池就要为满池绿色的浒苔头疼。近日,杏林海滩和集美海滩退潮的时候,被连绵无际的浒苔覆盖,仿佛是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引来不少涉滩打卡的年轻人。

浒苔在这个时节的繁殖速度惊人,尤其是在背风的泥滩,“忽如一夜绿毯来”。浒苔喜欢长在肥沃的海泥上,禾山东部海滩迎风、淤积不多,浒苔较为稀少,在筼筜港、钟宅湾、墩上-围里,殿前-湖里的海滩上较多出产。

海滩上的浒苔

浒苔,有人写成“虎苔”,如今能为人们认得的是作为薄饼(春卷)的配角——绿色的酥松的有点海水味道的配料,除了带来特殊的香味,更是能吸收薄饼菜多余的水分的好材料,堪称是薄饼的绝配。——有人说可以“吃出了海的味道”。

浒苔是薄饼的绝配

  浒苔也曾经伴过人们渡过那个“困难时期”。人们挑选出蓬松均匀的浒苔,在热锅上烤酥,就成了抵挡饥饿的“必杀器”。孩子们带着浒苔上学去,加在学校中午的稀饭汤里,稍微搅拌,立马成为“洘头糜”(浓稠的稀饭)——其实这跟喂猪何其相似!

浒苔做为食品,最上乘的也许就是寨上大石湖的“龙须浒苔”了。大石湖上附生在石盘上的浒苔,须长如美人头发,不沾一点淤泥,是禾山浒苔的上品。农人赶在清明、三月节厦门人吃薄饼的时节应市,往往卖得好价钱。寨上有人专门以浒苔的收成竟然可以盖起房屋,笑称盖的是“浒苔厝”。

可是,在老禾山,浒苔是喂猪的饲料。把浒苔当作薄饼的佐料只是一种奢侈。

那时候,收浒苔纯粹是人工活。人们用自制的五爪小耙子,在海泥上轻轻地耙浒苔。耙海苔是技术活,耙太浅了,耙不到多少浒苔,耙太深了,又带了许多泥,又重又难洗。耙了一小堆,用手拧干,浒苔和海尼溜滑得很,只能又拧又挤,好不容易搞成半干的一团,放进竹篮子中。等到装满了篮子,在泥滩上要把它挪动或者挑起来,每一步都要费尽腰力。有的人就干脆带着“疏目”的麻袋,俗称“鸟仔目袋”,把耙上来的浒苔连泥带水装进去,在泥滩上整个拖着走。所以,老禾山人把收浒苔叫做“拖浒苔”。

把浒苔拖到海里港汊有水的地方漂洗,再次拧啊挤啊,又装到篮子里。洗掉大部分海泥的浒苔轻了许多,桃到海边,如果是天气好,可以在海边的沙滩草地晾一阵子,“zna”一下, 泄一些水,然后赶快又下泥滩,再次去拖浒苔。这样来来回回,脚酸手软腰疼,尤其是手掌,根本没有了力气,只好一边用手一边用膝盖帮着挤去浒苔上的泥水。

人们在路边、墓地、草坪、漫山遍野晒浒苔,而浒苔大收成的时候往往是春雨连绵,抢晒抢收,万一淋雨,再次重新晒,浒苔变成了灰白,没有了绿色,连猪都不吃。

浒苔不能用淡水洗,不好存放,只能用海水洗。用海水洗难晒干,即使晒干了也容易润,就要赶快收在布袋最好是大缸里,才能让猪吃几个月。

拖浒苔的时候也正是早稻插秧的时节,又要地里干活,又要海里做事,农民啊,做死!

这一代农家人对海的回忆,除了鱼虾,最多的是海蚝、浒苔了。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浒苔绿潮频频爆发,竟然成为一种灾难。

这个世界往往是这样,越是需要的东西越是稀罕、难得,不需要的时候却充斥、泛滥。当年的浒苔如果像现在这样铺天盖“成灾”,该有多好!

2023年山东青岛的浒苔成灾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湖里掌故之199 阿美

美的父亲是五通店里社人,母亲是钟宅人。1940年,阿美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在南洋生活。阿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只好改嫁,阿美便随母姓钟。

湖里掌故之198 “珍珠亥”

坂上陈亥自小没有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又没读书又懒得帮做事,母亲常常怨叹说,亥仔,你长大了怎么办啊,你真是一个“害”仔。

新发现!明崇祯八年的“林氏祖碑记”出土|二三八记

2024年6月7日,有网友在柯家安兄的「走出文圃山四界看」后台留言,“你好,沧一小区有块古碑倒扣在地,请问知道来历否?”收此消息,家安兄即将之转询众海沧文友,温福来先生在第一时间寻访了沧一小区,竟无所获。众人当下只是草草讨论一阵,未曾泛起微动涟漪。

湖里掌故之197 师爷陈日铭

陈日铭(1885.5~1970.5)福州闽侯螺洲人。少时聪颖,在福州接受新式学校的教育。1910年华侨筹资修建的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嵩屿)铁路通车,陈日铭从福州赶来应聘,担任主事文书。他年纪不大,个子壮实,人称“师爷”。

钟林尾土楼记|二三七记

今海沧区钟林路所包围的区块,有一处千年古村落,名曰“钟林社”,为明初海沧十七社之一。明清时,钟林社辖有钟厝、林厝、上庵、洪厝、西店、铁灶后、钟林尾等自然村,是海沧中部曾经的巨无霸。

湖里掌故之196 耙草割柴

厦门是个孤岛,清代《厦门志》说:厦门“地窄人稠……山皆童山,束刍尺薪,皆自外来。春雨连绵,有米珠薪桂之虑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