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合计约512字,如有缺失、纰漏,敬请留言告知:
崇祯《海澄县志》
圆通港,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物。
康熙《海澄县志》
后志更定。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物。港当汐时,中流一带宛转纤长,而末分岐形如竹,故名筼筜。前志作圆通,非是。
康熙《漳州府志》
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物港。港当汐时,中流一带宛转纤长,而末分岐形如竹,故名筼筜。前志作圆通,非是。
乾隆《福建通志》
在赤石江,小鱼生焉。当汐时,中流一带宛转纤长,末分两岐,形如竹,故名筼筜。
乾隆《海澄县志》
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物。港当汐时,中流一带,宛转纤长,而末分岐,形如竹,故名筼筜。前志作圆通,非是。
乾隆《漳州府志》
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物。港当汐时,中流一带宛转纤长,而末分岐形如竹,故名筼筜。随大观山自北而南,悉归于海。
同治《福建通志》
在县东,一名赤石江。当汐时,中流一带纤而长,末分两岐,其形如竹。
光绪《漳州府志》
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物。港当汐时,中流一带宛转纤长,而末分岐形如竹,故名筼筜。随大观山自北而南,悉归于海。
注曰:在赤石、洪坑、芦坑等社之间,以赤石江(港)名。也因形状似筼筜竹而名筼筜港,曾讹传为圆通港。已填海,即今翔鹭化纤厂、林德气体一带。
END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