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录出处计约604字:

崇祯《海澄县志》

秀拔峭丽,形类文笔。山之南,赠中宪谢公佳城在焉。前置卓楔,松木茂盛。山上有大观岩。明谢士亨大观山诗:鳌峰海上驾嬴洲,天柱飞来此尽头。紫嶂重重供远望,危蜂嵲嵲插中流。乘风跨足腾天马,逸兴淩空下斗牛。极目烟霞皆净土,谁家讴颂不尼丘。西觑郡邑怀长治,东眺厦邸奋壮猷。北向龙门朝凤阙,南瞻太武陟神楼。观山仰止思行止,观海载舟虞覆舟。扩此达观应无际,蚁封域内八埏周。


康熙《海澄县志》

秀拔峭丽,形类文笔。上有大观岩。


乾隆《海澄县志》

秀拔峭丽,形类文笔。登巅一览,大海汪洋,故名大观。山之西有大观岩,其东林木茏苁,望之蔚然深秀。明谢士亨有诗云:鳌峰海上驾瀛洲,天柱飞来此尽头。紫嶂重重供远望,危峰嵲嵲插中流。乘风跨足腾天马,逸兴凌空下斗牛。极目烟霞皆净土,谁家讴颂不蒙休。


乾隆《漳州府志》

秀拔峭丽,形类文笔。登巅一览,大海汪洋,故名大观。明人有诗云:鳌峰海上驾瀛洲,天柱飞来此尽头。隔江则为厦门同安地矣。


同治《福建通志》

在县北。秀拔峭丽,登巅一览,大海汪洋。西有大观岩,蔚然深秀。相属者曰楼山、马山、东头山,又有许林头山、衙后山、澳头山,三山并峙。


光绪《漳州府志》

秀拔峭丽,形类文笔。登巅一览,大海汪洋,故名大观。明人有诗云:鳌峰海上驾瀛洲,天柱飞来此尽头。隔江则为厦门同安地矣。


注曰:大观山,俗称京口岩,以山之东有京口社,上有岩,得名。又大观山,为海沧东南部“大”字群山之一,与大屏山、大岩山成环抱之势。


END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圭海四记丨元至正间,陈友定横扫海沧|二四八记

元至正末年,日薄西山的元王朝无暇南顾,盘踞在东南一隅的福建路各方势力,便纷纷登场,互相攻伐。最终,闽北的陈友定、闽南的罗良,笑到了最后。可是,二人因在效忠元朝的方式和路线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一场血拼在所难免......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