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老禾山照片的故事,希望更多老禾山照片出现。

017 皇隅头民兵哨所 (紫日 提供)

  两岸军事对峙期间,本地处于对敌斗争最前线。当年的前线人民公社民兵师是响当当的全国民兵模范单位。前线民兵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站岗放哨,配合解放军守卫海防。30多年的坚持,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从没有懈怠。到了上世纪80年代,禾山还有民兵哨所18个,分布在胡里山到墩上的海岸线。在何厝一段岸线就有何厝哨所、下保哨所、黄隅头哨所3处。后来,随着两岸结束军事对峙,海防民兵哨所基本撤销。

  如今,坐落在观音山沙滩“队歌广场”边上的皇隅头哨所已经改名为何厝哨所,成为厦门岛惟一的“女民兵哨所”,新一代的女民兵执行着边防的任务,持续着当年的荣光,哨所成为“网红点”。

  此照片大概拍摄于1990-1991年。那时,哨所的工作属于地方武装部领导,配合当地驻军守卫海防,“军民联防”。某部潘政委经常到哨所指导,这一天,潘政委和2个女民兵边走边迈出哨所的外门,随行人员抓拍了这个镜头。镜头中,潘政委英俊亲切,女民兵英姿飒爽,军民关系融洽,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女民兵左为下堡社人,右为皇隅头社人。当年,一个17岁一个22岁,如今都年过半百了,一定还好着——向她们致敬!

链接1 皇隅头

皇隅头,又有写成皇寓头,位于海边的小村社,传说是一个落难皇帝在嘉禾屿曾经住过的地方,故名,本地人称为“黄头”。皇隅头拆迁了,安置在塔埔社区东区。

皇隅头拆迁了,安置在塔埔社区东区(黄爱星 摄)

1947年厦门岛地图上标“皇隅头”

1980年禾山公社地名图上标“黄头”


链接2 巾帼英雄哨

“巾帼英雄哨”(黄爱星 摄)

如今的何厝女民兵哨所,称“巾帼英雄哨”。二楼是宿舍,最顶层的是观察室和一片大露台,可观察敌情,可赏无敌海景。

链接3 尚存的浦口民兵哨所

五通浦口民兵哨所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圭海四记丨元至正间,陈友定横扫海沧|二四八记

元至正末年,日薄西山的元王朝无暇南顾,盘踞在东南一隅的福建路各方势力,便纷纷登场,互相攻伐。最终,闽北的陈友定、闽南的罗良,笑到了最后。可是,二人因在效忠元朝的方式和路线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一场血拼在所难免......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