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全览

同安区 大同街道 东宅社区 行军塘宗祠

宗祠堂号“芦山衍派”,分堂号“蓝田衍派”。昭穆字芸:“平存世子德,君国有道庆,象贤允克盛,守法宜永宁,文章灿奕冀,勋猷振盈庭,嘉谋昭伦绪,踵懿耀景声”四十字。

同安区 大同街道 顶溪头社区 陈氏家庙

陈氏家庙始建于明永乐至隆庆年间(1403-1572),先后进行过4次大翻修,1930年东溪十八世陈振禄(旅居马来西亚)捐资重建,2009年于原址翻建。家庙总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为两落一进,砖石木结构,典型闽南廊院式建筑,两侧边墙里墙外为穿斗结构梁架,硬山顶,三段式燕尾脊。家庙前有埕及新立龙纹照壁和6对旗杆石。宗祠堂号“浯江”,又自号“浯榕”(清光绪间改为“榕溪”)。

同安区 大同街道 古庄社区 卢氏宗祠

宗祠郡望、堂号“范阳”。昭穆自十六世卢世绵编排起字芸为:“世孟仲季,时秉宰甫士,元亨利贞”。后又续编:“树培家学,振兴人文,遒函以德,惟克永世”十六字。

同安区 大同街道 东山社区 刘氏小宗祠

宗祠坐东朝西,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为闽南砖石木结构二进廊院式建筑。每组各有纵向前、中、后三落红砖大厝,左、右各一列护厝,两组大厝之间间隔一列两面互通的护厝及小弄巷,厝前大庭院,西北角院门,埕内古井1口,院北有书房,总面宽46米,通进深24.5米,前院埕进深8.7米。厅内为抬梁结构,两侧边墙里墙外为穿斗结构梁架,硬山顶,燕尾脊,为典型闽南古厝民居,规模较大,配套设施较完整,颇具代表性。

同安区 大同街道 碧岳社区 南阳郡马府

家庙与闽南传统建筑不同,有明显的皇家风格;家庙前方的照壁上的彩色交趾陶麒麟纹保存较好;建筑中木构梁架及大量建筑石构件均为明清时期遗物,木料用材较大,体现出此建筑规格较高。整体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郡马府1996年被列为同安县(今同安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1月被列为厦门市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同安区 大同街道 三秀社区 营城许督府

许督祠堂为西汉许滢所建府第,宋代许督祠堂成了朱熹讲学堂所,名“存斋书院”。明代重新拆建改为“福星学社”。明、清屡经复建、重修,2010年重新翻新。坐北朝南(偏西),总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平方米。现存后落大厝(后厅)为闽南传统砖石木结构建筑,面阔3间11米,进深5柱抬梁减中柱计9.4米,中厅内高5.9米,中厅内抬梁式梁架,边墙为穿斗式梁架,硬山顶,燕尾脊,东、西两侧外墙为出砖人石结构。厅堂前檐廊屋顶为抬升的牌楼面,举架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