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湖里原乡之53 珩厝

处于殿前西南的珩厝社,30几年前已经被整体拆掉了,其位置在今石鼓山立交西北侧的闽南古镇建筑群里。

湖里原乡之52 刘厝

江头街道的刘厝社,从人们的视野里已经消失了整整10年,只留下了刘厝人在原址特地放置的巨石,上面深深地刻下“刘厝社”三个字。

湖里原乡之51 泥金

泥金是雅称,其出处已无从考证,但应不早于民国,清代道光《厦门志》中记载为“泥浔”,本意是在水边的地。泥,本地话涂。涂同土。民国《厦门市志》中除了写成泥金之外,还有泥浔、涂浔、涂任、土任,但是这些写法的本地话发音都是涂任(too lim),雅化为泥金。“泥土也会变黄金”, 大家很乐意这个写法。

湖里原乡之50 安兜

安兜坐拥安兜山,安兜山有大小二个山头,俗称双奶山。其中较大山包浑圆如倒扣的鼎称趴鼎山。山上旧有大石,击之如鼓,称石鼓,山又因遍植松柏而称松柏山。安兜山扼守厦岛北侧,山上的水泥碉堡和碉堡上的累累弹痕,很不一般。

湖里原乡之49 小东山

马垅社区小东山社地处圆山北麓,背靠叫后壁沟山的小山,房屋大多依山势面向西南。小东山因位于塘边之东而称东山,附近的村社的人又都叫东山仔。觉性院里里的清代龙柱上刻有“光绪庚子年端月东山仔陈春明敬奉”。可见,当时的小东山还叫东山仔。后来,为了区别于云顶岩下的东山社,就把这里改称为小东山。

湖里原乡之48 坂上

禾山街道坂上社,旧时在江(头)钟(宅)公路北侧,东连县后,西望安兜,北邻围里,东南是尚忠。坂上处于县后山西麓缓缓而降的坡地上,缓坡为坂,故称坂上。

湖里原乡之47 洪水头

道光《厦门志·山川》载“钟宅港,在城北,近五通,潮至洪水桥。”洪水桥即后来的桥头,洪水头处在其头,故名。又一说从桥头溪下来之水,经金山脚下,红土崩塌,其水赤红,故称“红水”,红、洪同音,洪水头处于此水之头,故名。

湖里原乡之46 县后

旧时,县后民居依坡势而筑,大多向西。一说此地古属同安,在县后山制高点设后营,筑有小城,喻为县城,位于其后,故名县后。

湖里原乡之45 昭塘

金林社区的昭塘社南接田头社,西邻田中央。民国13年(1924年)建成的江(头)(五)通公路穿其而过。

湖里原乡之44 马垅

殿前街道马垅社区马垅社位于石头皮山北麓,旧时,马垅东邻福厦公路,西和后浦相邻,民居依石头皮山势面北而筑,社因地势高低分顶角和下角二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