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同安区 大同街道 三秀社区 南院陈太傅祠

宗祠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941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由院门和门厅、正厅、后堂三进建筑组成,东侧新建二层楼释仔宅,闽南传统砖石木结构三进廊院式建筑。院门悬有“南院陈太傅祠”石匾(为陈沧江题),门厅为平开三门,抬梁式梁架,正中牌楼式屋面,三段式翘脊;正厅面阔3间,进深3间,抬梁式梁架,硬山顶,燕尾脊;后堂为“德敬堂”专祠,祀陈氏远祖舜帝、汉陈普静、唐陈元光神像;东侧二层护楼,楼上辟为陈化成、陈嘉庚展览室。此建筑祠堂形制具有特殊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保留下较多精美的石质文物构件,又与抗英民族英雄陈化成

同安区 大同街道 三秀社区 林希元祠

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三秀社区孔庙(同安博物馆)右侧。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始建,清嘉庆十八年(1813)和民国十五年(1926)重修,再修于1986年和2001年。祠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280平方米,为前、后两落的廊院式建筑,面宽9.4米,通进深18.5米,门厅面阔3间,穿斗式梁架,三段脊。该祠装饰简朴,历史原貌状况保存较好,保留原有布局和大量明清建筑石木构件。该祠为官府表彰林希元而建。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厦门市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迹。

同安区 大同街道 三秀社区 苏颂祠堂

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三秀社区孔庙(同安博物馆)南侧,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理学大儒朱熹倡建,在孔庙教思堂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迁今址,清嘉庆十八年(1813)重修,20世纪90年代再重修。祠堂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5平方米,砖石墙体单体建筑,抬梁式梁架,硬山顶,燕尾脊。建筑装饰简朴,堂内为敞厅,墙壁嵌有碑刻2方,一为清嘉庆十八年(1813)《重修正简公祠记》,另一立于后墙正立面,高1.73米,宽0.66米,镌刻楷书:“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进赠

同安区 大同街道 三秀社区 同安芦山堂

芦山堂为苏氏芦山派裔的发源地,迄今繁衍约700多万人,分布泰国、缅甸、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其中台湾地区有70多万人。

马来西亚 马六甲 华侨名人 张顺吉

张顺吉:闽省思明曾厝垵人。为人谦冲仁厚,翼翼小心,于商界信用,最为充分。在甲倡办学堂报社,倡组赈灾团,赈济国内同胞诸举,倾囊尤多。当革命甫起也,君尝曰:“内地革命伤命,南洋革命伤财,相去霄壤矣。南洋华侨同胞,不可不为之奋起。”真阅历名言也。

马来西亚 马六甲 华侨名人 徐石泉

徐石泉:福建省思明县人。专业树胶土产,得道多助,交易如云。而仗义输财,戚里常沾周恤。年来益倾心教育及各慈善事业,甲坡各学校、各团体皆有助资,并兼任务。

马来西亚 马六甲 华侨名人 曾有美

曾有美:福建思明石埠头人。天性朴俭温纯。民元以来,国政纰缪,知正本清源,惟在教育,既而凡甲埠建学,必多所提倡而资助之,培风学校及中华平民各学校,均担任财政,培德女校任董事,一度任米郊公局总理。此外赈灾济困,输财尤巨,博施济众,君可当之无愧矣。

马来西亚 马六甲 华侨名人 陈其矸

陈其矸:福建同安马巷曾厝籍人。为人身行俭约,在事精勤,复鲠直廉洁。热心社会事业,尤力提倡教育,为国育才,发起开办籍乡学校,慨捐校舍一座,约万余值,里用誉不容口。历任马六甲培风学校校董,为福建会馆会员,所为善举,更仆难数云。